“沪苏同城化”加速!《解放日报》专访许昆林
- 楼事热点
- 2021-03-28 09:00
- 199536
- 责任编辑:苏州事长
坚持学习上海、接轨上海、服务上海、融入上海,是苏州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
近日
《解放日报》在头版刊发
《依托“大虹桥”,加速“沪苏同城化”
——访江苏省委常委、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》的报道
一起来看报道全文
长三角城市群中,苏州是与上海联系最紧密的城市之一。苏州离上海不远,苏州人和上海人心理距离也近,两地各方面的发展早已水乳交融。在江苏省委常委、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看来,坚持学习上海、接轨上海、服务上海、融入上海,是苏州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。“十四五”开局,加速与上海同城化的苏州,正把握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最大历史机遇,巩固苏州在长三角特有的比较优势。
深度参与、共建共享“虹桥枢纽”
记者:苏州和上海一直很近,最近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》公布,苏州和上海是不是“更近”了?
许昆林:我们很高兴地看到,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“一核两带”功能布局中,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,纳入昆山、太仓、相城、苏州工业园区,重点打造中央商务协作区、国际贸易协同发展区、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;在《总体方案》102项主要举措中,有21项涉及苏州,覆盖了航空产业集聚培育、产业支撑体系、跨区域轨道交通网、港口集疏运体系等多个方面。接下来,苏州将深度参与、共建共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,围绕北向拓展带的功能体系、交通网络、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深化研究,全力推进。
★ 一是对接“大交通”功能,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加快建设沪苏湖、通苏嘉甬、嘉闵太等高铁干线、城际铁路,推动苏州高铁北站扩容提升,推进苏州(太仓)港建设上海远洋集装箱运输喂给港,与虹桥协同打造成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;
★ 二是对接“大会展”功能,优化资源要素衔接配套,建设虹桥—相城苏沪合作商务会展区,提升进博会区域协同服务保障水平,对接虹桥先进政策,完善人才、资金等要素高效流通机制,共同探索形成国际化、一体化的一流营商环境;
★ 三是对接“大商务”功能,激发产业协同发展势能,对接虹桥航运、贸易、金融等领域,持续强化先进制造、现代物流等产业配套。
我们希望依托“大虹桥”的强大驱动合力,深化苏州与上海全市域、全领域的对接合作,加速“沪苏同城化”进程。
摄影:刘振
“沪苏同城化”成效显著
记者:目前“沪苏同城化”成效如何?
许昆林:苏州在“沪苏同城化”中对接融入,建立沪苏两地干部双向交流任职常态化机制,支持上海市属国企、总部在上海的民企、区域总部在上海的外资企业到苏州发展,苏州各地各部门主动对接上海。一是产业创新深度合作。比如,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苏州研究院、中科院上海技物所苏州研究院等一大批“大院大所”建成投用,与拼多多、喜马拉雅等一大批平台型企业相继达成战略合作,星巴克咖啡创新产业园等一大批高质量产业项目落地。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。比如,高铁苏州北站、南站与上海虹桥高铁枢纽共同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。沪苏通铁路一期全线运行,沪苏湖铁路全线开工。苏州与上海省际毗邻镇公交线路联通率100%。三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。比如,苏州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、附属中山医院合作项目落地,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签约启动。苏州市异地门诊结算覆盖长三角所有城市。实现长三角“一网通办”政务服务专窗各区镇全覆盖。四是绿色生态协同推进。比如,苏州太仓市与上海宝山区、嘉定区共建新浏河清水通道维护区及“嘉太生态区”。苏州吴江区联合上海青浦区、浙江嘉善县创新实施省际交界河湖“跨界联合河长制”。五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。示范区已形成了32项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,生态环保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60个亮点项目顺利推进。2020年11月,中车交通绿色协同创新产业示范区项目开工建设。全球最大氮化镓工厂英诺赛科苏州第三代半导体基地建成,预计4月投产。尤其在民生领域,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。比如,在医疗资源共享方面,苏州对接上海高端医疗卫生资源,苏州科技城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建设肿瘤中心,相城区人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挂牌设立“长三角合作医院”,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项目签约启动,建设上海市中医医院——示范区中医联合体。还比如,在教育合作共建方面,苏州与上海普陀区、浙江嘉兴市、安徽芜湖市等共同成立“长三角一体化四地教育联盟”,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落户苏州,面向长三角打造集聚农业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。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国际融合教育项目落户太仓。推动沪苏两地职业教育集团加快产教融合,苏州吴江区、上海青浦区、浙江嘉善县首次跨省域中职招生和跨省域中高职贯通培养,目前37名学生实现了异地入学。在文旅合作方面,苏州美术馆与上海联合打造“江南文化”品牌,举办江南主题展览。苏州引入总部位于上海的携程、喜马拉雅等知名互联网平台,通过深度合作推动文旅数字化发展。
优势互补、合理分工、错位发展
记者:怎样理解一体化不是“一样化”,同城化也应“各扬所长”?
许昆林:苏州既借上海长板锻造长板,又积极贡献自身长板,与上海优势互补、合理分工、错位发展,共同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内核。苏州正用好区位优势,建设综合交通枢纽。苏州高铁建设加速,正打造成为上海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、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。深化沪苏港航合作,把苏州港打造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组成部分、集装箱干线港和江海联运中转枢纽港。苏州正发挥制造优势,共建高端产业集群。苏州产业基础扎实、产业门类齐全,具备全球范围内较强的垂直整合实力。我们将加强与上海产业对接,共建世界级产业链“核心链”,深化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创新合作,成为上海资源要素溢出的承载地和高端制造的协同区。苏州正扩大开放优势,助推区域合作联动。苏州积极融入构建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近年来先后开发建设了苏宿工业园、苏滁工业园、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一系列合作园区。我们将积极推动苏锡常都市圈发展,强化在科技平台、交通互通等方面合作,形成东向融入全球城市功能的桥梁。摄影:陈杰
苏州要激活文化优势,提升城市发展内涵。苏州拥有全国唯一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”、全球首个“世界遗产典范城市”、全球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”等诸多名片,是长三角城市群中“最江南”的典型代表。我们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,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努力把江南文化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对外宣传推介、吸引资源要素的靓丽窗口。
苏州还要厚植生态优势,打造绿色发展样板。苏州拥有2/3太湖水面,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,绿色发展优势得天独厚。我们将持续加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规划、环境治理修复、生态补偿、环境联合执法等方面的务实合作,推动形成更加绿色、更可持续的一体化发展。记者:人们常形容苏州和上海的关系是“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”,未来您对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龙头作用,有什么期待和建议?
许昆林:改革开放以来,苏州历届市委市政府一贯坚持学习上海、接轨上海、服务上海、融入上海,这是苏州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。我们一直高度关注上海最新动向。苏州将全力承接上海发展“溢出效应”,上海需要什么、我们就服务什么,做更多“上海得益、沪苏共赢”的事。我们期待,上海能帮助苏州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增长极,我们提出打造“创业者乐园,创新者天堂”,持续实施“上海·苏州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协同发展行动计划”,建议上海能将更多原创性研发成果,在苏州实现“从1到10”“从10到100”的最先突破、最优转化。我们还希望上海支持苏州为上海航空航天、汽车及零部件、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提供产业链配套,协同打造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产业高地。另外,我们正主动争取上海高端资源辐射,让苏州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教育、医疗服务。接下来的“五五购物节”消费活动,苏州将借鉴上海做法,积极与上海联动。
来源:解放日报 (记者 孔令君)、苏州新闻
第一时间获取本地地产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,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「苏州楼事」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,直接关注,即可获得最新、最真实的苏州房地产新闻,欢迎在公众号中留言参与最新活动。